消息迅速登上央视《新闻联播》
《新闻直播间》《中国新闻》
中俄东线是在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推动下,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的重大工程,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,是加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、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,是我国建设的首条1422毫米超大口径、X80高钢级、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国家能源战略动脉。
瞄定“双碳”目标,“一张网”气润万家
2019年12月2日,俄气入境黑龙江,中俄能源合作的里程碑——中俄东线北段(黑龙江黑河-吉林长岭)建成投产,至此,我国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布局已全部打通。中俄东线全长5111公里,分北、中、南三段核准建设,目标市场为我国东北、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,并将通过管道联网,平衡全国供气格局。当前,北段和中段(吉林长岭-河北永清)已投产运行,南段(河北永清-上海)正在建设当中,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。
中俄东线北段建设在雪中推进
中俄东线中段沿线
此外,中俄东线中段与已建成的东北管网、陕京系统以及天津LNG、唐山LNG、双6储气库等实现互联互通,有力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;全线建成后还可与西气东输等天然气管道系统实现互联互通,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灵活调配能力,对加快形成“全国一张网”意义重大。
2020年冬天,雪中的中俄东线黑河首站
中俄东线中段投产后,与中俄东线北段合力汇聚进口管道气、LNG和东北地区储气库的采气,在满足东北用气量以外,为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严峻供气形势提供有力支援,最多的一天向北京输送近4000万方天然气,接近当日北京用气量的三分之一。
据统计,在去冬今春保暖保供工作中,中俄东线累计输送俄气24亿方,为国家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后的首个供暖季注入强大动力。
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智慧工地控制中心
中俄东线沈阳站内的国产化压缩机组
“全数字化移交、全智能化运营、全生命周期管理”形成了智能管道硬件基础,为管线投入运行后践行国家管网集团“安全绿色、卓越运营”的经营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。
8月的一天,烈日当头,中俄东线中段永清作业区员工聚精会神地进行日常巡检,每个环节的操作都力求规范、严谨。 认真检漏,每一遍都如同第一遍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队伍“三湾改编”目标,建设“标准化”站队,永清作业区对照国家管网集团发布的模板第一时间组织编制“一票两卡”,已完成16个工艺操作票、150个维检修作业卡及7个应急处置卡的编制工作,从源头上达到合规、统一。 与此同时,在遥远的另一端,中俄东线国门第一站——黑河首站的员工刚刚结束对黑龙江60年一遇过境洪峰的防汛战斗。 雨后无人机巡线 主汛期来临时,北方管道哈尔滨分公司及时制定应对方案,纳入黑河市防控重点,落实应急资源;汛后逐一排查地质灾害点,共整治水毁17处,应急处置4处警示带和光缆裸露情况,治早治小,消除汛期带来的安全隐患,确保中俄东线安全平稳运行。 油气管网的安全生产关系国家能源保障,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。安全,是管道的生命,是国家管网集团生存发展之基。 正因为如此,国家管网集团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以“一年打基础、两年抓巩固、三年大提升”为主线,带领集团公司上下全力以赴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,用心用力守护着能源大动脉的平安。